出国出境
教师研修小结
德国“工业4.0”培训总结——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朱彩红
作者: 来源:国际交流合作 日期:2016-01-08 人气: 1750

学在新处、思在深处、悟在实处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德国“工业4.0”培训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朱彩红

81—819日,感谢学校、学院、系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培养,我们一行16人来到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开始了为期近20天的“工业4.0”培训。这20天,我离开快节奏、满负荷的工作和家庭环境,有了踱方步、冷思考的机遇,课堂上听听、讨论会上讲讲、参观点看看、脑子里想想、笔记上记记,既严肃又活泼、既紧张又多彩。在德国,我边学习、边思考、边感悟,逐步认识、理解并领会“德国工业4.0”(以下简称:4.0)内涵, 即:智能制造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制造业向智能化的转型,是高科技国家战略计划。经过学习,我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夯实、国际眼光上不断拓展、战略思维上不断培养、工作能力上不断提升。一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学、思、悟!

一、“学”德国“4.0范”

14.0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工业4.0的基础是已经实现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其主要标志是以蒸汽机发明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以电力发明带来的电气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后半叶,主要标志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电气化的结合和实现的>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就是德国的工业4.0

德国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2、工业技术——4.0的基础

说起德国的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德国的两次世界大战说起。汉语中的德国或日耳曼,来源于同一个英语即German,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我看到倒塌的柏林墙的时候,想到了德国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尽管以是失败终结,但是体现了德国早期就拥有的强大工业技术,有着长时间的工业文明历史。现在的德国,拥有大众、奔驰、宝马、汉高西门子DHL等许多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德国在全世界工业领域的地位毋容置疑也无法撼动。所以,从历史的发展到今天,工业技术为4.0打下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3、人才支撑——4.0的核心

提到德国人,我们第一印象是严谨、守规矩等等,从人的血型分析,日耳曼人是以O型血为主体的人群,性格特点是敬业、认真、韧性和责任心;崇尚武力、好战勇猛,有强烈的征服欲。我想实现4.0关键环节就是“人”,从人的特质上看,德国民族特点,使其走在全世界工业的前面。

二、“思”德国“4.0

在德国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SBH培训中心、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听取了下SBH下属的技术培训中心关于4.0的讲座,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丁永健教授关于德国高校的教育机制的讲座,实地观摩了大众德累斯顿玻璃工厂、辉腾生产线(工业4.0实景实例展示)、PHOENIX CONTACT公司(工业4.0自动化生产线展示及实施效益),在帕德博恩大学和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学习交流,非常荣幸地参观了波茨坦等著名城市。通过参观学习,震撼很大,感受很多。

1、发展的基础——社会福利好,幸福感强

初到德国,我听了老师的对德国的介绍,了解到了社会福利待遇很好,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低保人群月收入近1000欧元,生活用品基本都在1欧元以下,物价低廉。最深的感受,社会环境为德国人工作创造了“安心”的基础,德国人不必为高房价、高物价,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发愁,所以我们看到了德国人周末多数度假,超市、商店、饭店等商业实体周末都关门歇业,即使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部分商业实体在下午4:00左右就关门歇业,超市一般营业到晚上700。以上,我们可以对比出,社会工作节奏跟国内有着本质的区别,使德国人可以有更放松的状态,更集中的精力,有效的工作效率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让我感叹,我们的工作节奏和压力,确实是比德国“高”很多,是我们提升幸福感值得学习的方向。

2、双元制培训

1)小学毕业的早期职业规划

德国人对“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水岭比较早。在小学4年级结束后,就进行了职业定位细分。其中,一部分人将作为技术工人培养,一部分人将作为技术工程师培养,还有一部分作为大学生(含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比我国的高考细分政策时间早,更早的将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下来,有利的是德国人更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更专注的从事一个职业。在国内,我们经常听到,外国人从事一个职业很久“不跳槽”的故事,现在的理解就更透彻啦。但是也有不利的方面,就是过早的职业定位,导致后期人员岗位流动率很低,“通才”比例比较低,失业人群再就业就很难,在德国由国家给予提供免费培训。针对德国人口总量少的情况,“专才”培养是比较有利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通才培养是比较有利的。此处,我认为国情不同,不能硬搬照抄,只能对部分紧缺或少众行业人才进行效仿。

2)“职校+企业”培训模式——技术工人

“职校+企业”的培训模式,趋向于更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法,也是现在职业教育推进的重点方向之一,我认为是可以大力推进和发展的,很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德国,有良好的职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因为企业缺少技术工人,职校缺少实习岗位,这个中间环节,由德国的行业协会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间保障,把企业和职校联系到了一起,避免了黑中介的存在,企业和职校对学生的培训就比较规范。从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上看,我们学生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少实习岗位锻炼,这是通病。导致学生毕业,还要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也导致学生“跳槽率”提高。很多校企合作都是学校和企业自己发起的,学校和企业都各自承担着比较高的风险,关键是缺乏政府层面的监管和协调,浪费了大量的企业和学校资源,是我们“双元制”推进慢的“肠梗阻

3)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工程师

德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技术工程师。我校是职业大专的定位,培养的是工程师,不是操作的技术工人,是介于蓝领操作和白领管理之间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一个方向上是我们现在学校定位要更清晰的方向。这次听了帕德博恩大学、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等院校专家的介绍,我更深的认识到了除了我们现在的校企合作、国际班、本科班以外,还有可以加深合作的开发的方向,主要是定位和特色要更明确。接下来,还要将品牌化战略,要更细分专业定位,才有更好的前景。此外,国外大学聘任制,不是职称制度,学校有很大的裁量和自主权。我们国内高校也采用特聘教授形式,我的博士生导师也是苏大专业的特聘人才,享受了很高的政治和薪酬待遇,苏大重点发挥这类人才为专业学科发展的作用。下一步,为打造我们学校特色和品牌专业,还需要大量的专家和教授,建议学校可以从人才引进上多提出新的政策,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4)专业化、简单化

对德国印象比较深刻还有历史悠久的建筑和街道,厚重的大门、石头的马路和金属的建筑屋顶,显示出德国建设和用料比较经久耐用。街头修补工匠很认真的用水平尺铺路,很专业,很敬业。年轻的清洁工愉悦的清扫着垃圾,简单的工作并没有体现出社会层次的差距,反而体现了社会的和谐。当我来到了大众的总部,看到大门仅有一个vw的标志时,从外表没有感觉到这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汽车厂商。走入大众“狼堡总部,也没有高层的建筑,也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办公环境,和企业世界地位完全不匹配。工厂由于技术保密,并得到机会走入生产线。这让我想起对德意志银行建筑的印象,20多层的独栋大楼,已经是很“高大上的建筑啦!回想到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环境,远超过了狼堡总部。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德国人的节约,另一方面我也感叹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成绩。出国了最深的感受,就是国家的强大才能提升中国人的地位,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9月的杭州G20峰会,各国首脑云集中国,也体现了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和市场地位。当德国教授提出为什么德国国土不大,却有世界著名的成就时,我也积极参与讨论,既肯定了德国的成绩,也自豪提出了中国的市场是德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崛起,我们购买德国的汽车、德国的设备,都是德国取得成就的关键,中国将扮演世界新一轮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三、“悟”德国“4.0行”

1、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

对于德国之行,需要肯定的地方很多,但是通过参观,我也想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德国工业4.0里的核心思想其实并不新鲜,在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制造业振兴计划里都提到了,我国也正在和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驾齐驱的开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国际经济秩序正处于新的转型期,从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期趋势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上升,将出现诸多新的结构性、革命性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是总趋势。当代世界经济的重大课题有: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国际贸易、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国际协调等。有专家归纳为全球经济十大趋势。

我的感受:不断深化全球科技“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认识。人类经过漫长的渔猎社会和农业社会,长期以石器、铁器为生产生活基本工具。人类文明自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历经蒸汽机技术(发动机)、电的发明技术(电动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等革命性技术突破,分别进入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说的工业1.01784年,以第一台纺织机为标志,使用蒸汽机,进入机械化时代。工业2.01870年,以辛辛那提屠宰场第一条生产线为标志,使用电动机,进入电气化时代。工业3.01969年,以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标志,使用计算机,进入信息化时代。工业4.02010年,以信息物理系统引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使用互联网,进入网络化时代。互联网产生量大、增长快、多样性和高价值的数据,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这些数据难以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在容许的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大数据是新资源、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这个观点是世界经济论坛得以认定的,大数据可以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得到广泛而有趣的应用。互联网+零售,成就了淘宝。互联网+汽车,成就了汽车之家。互联网+旅游,成就了携程网。互联网+分类广告,成就了58同城。互联网+政务,成就了政务信息网。互联网+金融,成就了支付宝。互联网+交通,成就了滴滴打车。互联网+医疗,成就了远程医疗。互联网+洗衣,成就了淘宝E袋洗。即便是BAT三巨头,也推出视频宣传片:百度神灯、阿里到位、腾讯生活等升级产品。德国工业4.0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意义相近。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我国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作为学校的教师,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制造2025及德国工业4.0的深刻含义,认清形势,改变思维,努力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切实将转型升级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2、学校的创新发展

回到学校,站在现代感极强的校园里,我想到的是,学校创新发展,品牌化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从战略、学生、考核上梳理,战略需要我们发展思路更明确,如何从上到下“一盘棋,明确对接中国2025和德国4.0措施。我带的第一届“友达班已经迈出了一步,但是如何成为经典的案例推广,可复制还有很多探索。学生如何从素质教育更多的对接社会的岗位,提升实操能力,打破实验室的束缚,还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刻的挖掘,简单的模仿,是没有生命力的。方法的考核上,我们还需要打破传统考试的方式,建立以提升实际技能为导向的考核标准。

3、国际眼光和传统视角相结合感悟

实现知与行相统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做到与时俱进地学习,学思结合。本领不是天生的,学习才是成长的阶梯。教师一定要保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事业共成长。有的人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新任务下的学习,经常会出现不懂知识、不懂是非、不懂规律、不懂要求、不懂门道,还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工作,甚至蛮干盲干,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二是做到学习与实践结合,实干兴邦。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要带着问题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要把实事求是干、统筹协调干、改革创新干的方法与本领自觉落实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实践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betway必威精装版(苏州开放大学)

地址:苏州市致能大道106号国际教育园betway必威精装版

电话:86-512-66503820 邮箱:international@jssvc.edu.cn

Baidu
map